11月16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南方边疆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国际教育综合楼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22个区内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48位专家学者齐聚我校,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角度共同探讨中国南方边疆民族研究。我校副校长袁鼎生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
袁鼎生副校长致词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教授作主旨发言
与会人员认真听取专家的发言
袁鼎生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他说,我校已形成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其中民族学学科群和东盟学科群是学校两大特色优势学科群,民族学作为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是今年我校获批的三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此外,我校地处南方,临近东南亚,区域性极为关键,本次学术研讨会对我校的学科发展和民族研究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民社学院院长周建新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今年是民社学院建院十周年,十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对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走在学校学科建设的前列。今后民社学院将更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和扩大国际交流,进一步促进中国南方边疆民族的研究,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校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教授、民社学院副院长唐晓涛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教授、中国社科院刘正寅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赵世瑜教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马强教授、吉林大学历史系沈刚教授、我校王柏中教授围绕“族群问题的多学科研究”“民族志文献与民族史”“明代卫所军户制度与边疆社会”“从墓志看唐代西南地区汉夷冲突及其消解”“简牍资料所见秦代对南方边地特殊统治政策探索”“越南阮朝历代帝王庙祭礼述略”6个问题作了主旨发言。其中,陈春声教授以客家为例指出,“族群”并非一个实体的、固化的单位,“族群”成为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近代学术建构的结果。他认为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必然趋势,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旗帜之下要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各学科的学者一起交流切磋。同时,各学科的学者要牢记自己的“学科本位”,应注意回应本学科的学术问题。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分2组进行学术报告,各组设评议员对学者的发言进行评议。专家学者们提交的论文涉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层面。
闭幕式上,红河学院越南研究所所长叶少飞、我校吴国富教授作为代表汇报了本组的发言及讨论情况。叶少飞所长说,本组论文角度多样,研究视野广阔,特别集中表现在对广西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关注上,而评议员的评论视野广,观点新,给作者进一步的探讨空间,也给与会的专家提供新的思路。吴国富教授指出,小组成员以历史记忆、移民问题、跨国流动、建构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进行探讨研究,真正体现了多学科视野。在嘉宾评书环节,与会的学者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作用,也肯定了我校在学科建设和边疆民族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民社学院副院长郑维宽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说,本次研讨会,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大量学科交叉对话,探讨中国南方边疆民族研究,切合会议主题;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既有理论方法的探讨,又具体例子的研究,还有新观点不断涌现,可谓是一次学术盛宴。